俗语说:春困秋乏夏打盹。
很多人和凡凡一样,一看到“春困”这个词,就会立马变得懒洋洋、软绵绵,恨不得一头扎进被窝里,睡个昏天黑地(凡凡就是在“春困”的状态下给大家写文的)。
即使不是那么贪睡的人,“春困”来了,也会变得困意沉沉。明明还想学习,明明还有工作,就是犯困,赖在床上不想起来。
如果你陷入了“越睡越困,越困越睡”的死循环,那你就要小心了。这样的“春困”可不是自然的生理反应,而是一种“亚健康”身体状况的表现!
人为什么会有“春困”
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,这种现象往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。
大部分“春困”是由于气温的变化。
在寒冷的冬天里,由于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,皮肤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,血液流量相对减少,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,用来减少热量的散发,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。
一进入春天,气温回升,人体的皮肤血管也会逐渐扩张,全身的血流量会进行重新配置,通往身体各处的血流量迅速增加,此时此刻,大脑的供血量和供氧量却相对减少,于是脑组织便降低兴奋性,中枢神经受到抑制,人们便觉得困倦乏力,总是睡不醒。
湿度也是导致春困的原因之一。
众所周知,每到春天,随着气温回暖带来了暖湿气流的上升,空气的湿度就会逐渐增大。这个时节湿气重,人体若是阳气不足,就容易受到湿邪侵犯。脾因湿而导致运化迟钝,人就会出现易困嗜睡、精神不佳、疲倦乏力等现象。
因此,“春困”在中医上也被称为"湿困"。
此外,现代医学研究认为,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、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。
春困现象与身体健康有哪些联系
《黄帝内经》上记载:
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;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;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道也。”
也就是说,中医上认为,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,即“天人相应”。
春季为一年之始,阳气始生,清阳上升。
人若应之,清气升而浊气降,升降和调,则神清而气爽;若不能相应,清阳之气不能上升,就会失去其生发滋养的作用,出现昏昏沉沉的感受。
与此同时,春天又与肝相应。
肝主疏泄与藏血,春季肝旺,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肝火横逆,从而犯脾克胃,致胃失受纳、脾失健运。
若是人的“后天之本”脾胃受伤,那么人的气血就容易生成不足,肝不藏血养血,五脏六腑失却滋养的来源,导致大量的元气被消耗,打破人体原有的气血平衡。
这也是春季天气回暖后疾病多发的原因之一。
“金地夜寒消美酒,玉人春困倚东风。” 尽管“春困”不是病,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。人要健康长寿就须顺应自然变化规律,想办法让身体跟上大自然的节拍。
春困来袭,如何调节与缓解
虽然“春困”是一种亚健康状态,但也不必担心,只要在可爱的春天来临之时,做到以下步骤,春困也能有效缓解:
第一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。
“早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。做到起居劳作、松解衣扣,放松形体,调节精神情绪以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萌生的特点,让身体快速适应季节变换,舒展四肢,使郁滞宣行,气血疏利,让精神像春天的阳光般生机勃发、舒展畅达。
第二、呼吸新鲜空气。
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,缓解春困带来的疲惫感。趁着天气回暖,也可以增加户外活动,比如去郊外春游、骑车、慢跑等,多多吸收新鲜空气,改善大脑皮质功能,从而使人感到心情舒畅,精神振奋。
第三、注意饮食调节。
春天阳气生发,辛苦之品有助于春阳,温食有助于护阳,姜、葱、韭菜等温性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、白菜等宜经常食用;
增加蛋白质的摄入,如鱼类、鸡蛋、牛奶、豆制品、猪肝、鸡肉、花生等食物;
适当补充碱性食物,如葡萄、大豆、红萝卜、番茄、香蕉、橘子、草莓、柠檬、菠菜、还带等;
利用碱性食物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,消除疲劳感;
至于会伤脾胃阳气的寒凉、油腻、粘滞的食物,则应尽量少吃。
另推荐一个简单食谱:二米红枣粥
糯米100克,薏米仁500克,红枣50克。将糯米捣碎,薏米仁洗净,红枣去核后一同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煮粥,待粥煮至浓稠时,放入适量红糖再煮片刻即食用。
小贴士: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:连续吃大枣的病人,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,有利水消肿、健脾去湿、舒筋除痹、清热排脓的功效,并且美容功效也很好。
第四、适当的穴位按摩。
每日按压太阳穴、风池穴、内关穴、足三里等穴位,早晚各一次,每次3~5分钟,能起到舒筋活血、增强抵御春困的能力;或用十指梳发、四指像弹钢琴一样弹打后脑勺、双手按摩额头,也有良好的醒脑提神效果。
春天是个浪漫的季节,无数美好的事都会在春天发生。
你可以去户外和喜欢的人来一场温柔美丽的邂逅,你可以去咖啡屋选一个靠窗的位置看一本书,你也可以带上童心去野外放一次风筝......
总之,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,大好的时光若是交给昏睡,岂不太浪费了?
Opmerkingen